首页
研究所概况
新闻公告
科室特色
专家介绍
就诊指南
继续教育
教学科研
护理园地
科普园地
资料下载
 
 
  继续教育
专业进展
会议信息
呼吸论坛

蒋军广所长与王辰院士交流学术问题
用户名:
密 码:
·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入会申请表..
·2022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..
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..
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解..
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-汤兵祥-河南..
·脓毒症的诊疗进展-孙荣青-郑州大学..
·呼吸道粘膜免疫与临床-何礼贤-复旦..
·高流量氧疗:能替代无创通气?-秦..
更多>>
继续教育 

2017年1月将启用的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
发布日期:2015/10/23 点击数:2542
2017年1月将启用的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
第6版肺癌TNM分期:国际肺癌协会(IASLC)在1990年到2000年间,对81000例可评价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,成为TNM分期的基础。
第7版肺癌TNM分期: 国际抗癌联盟(UICC )2009年颁布
第8版肺癌TNM分期:UICC 计划于 2017年1月颁布。新标准所采纳的数据来自于数据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。包含了自1999~2010年间94708例肺癌病例。数据源于已建立的数据库(90014例)或通过电子数据收集系统(EDC)提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统计学(CRAB)的数据(4667例)。
一、新版 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
(一)T分期
将T1分为T1a(≤1cm),T1b(> 1至≤2cm),T1c(> 2至≤3cm);
T2分为T2a(>3≤4cm)和T2b(> 4至≤5cm);
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;
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;
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,但不侵犯隆突,和伴有肺不张/肺炎则归为T2;
侵犯膈肌分为T4;
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。
(二) N分期
继续使用原 N分期方法。但提出了转移淋巴结的位置,nN(单站与多站),存在和不存跳跃式淋巴结转移,pN1a,pN1b,pN2a1,pN2a2和pN2b可能对预后的评价更为精确。这种分类需要前瞻性评估后考虑是否纳入修订的TNM分期系统。
(三) M分期
将M1分为Mla,M1b和M1c:
Mla局限于胸腔内,包括胸膜播散 (恶性胸腔积液、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)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归为Mla;
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为M1b;
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为M1c。
(四) TNM分期
IA起分为ⅠA1,ⅠA2和ⅠA3;
T1a,bN1由ⅡA期改为ⅡB期;
T3N1由ⅡB期改为ⅢA期;
T3N2 由ⅢA期改为ⅢB期;
T3-4N3更新为ⅢC期;
M1a和M1b 更新为Ⅳa, M1c更新为Ⅳb。
二、TNM分期
(一)T分期:
TX:未发现原发肿瘤,或者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,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。
T0:无原发肿瘤的证据。
Tis:原位癌。
T1:肿瘤最大径≤3cm,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,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,未侵及主支气管。
T1a:肿瘤最大径≤1cm,
T1b:肿瘤最大径>1cm,≤2cm;
T1c:肿瘤最大径>2cm,≤3cm;
T2:肿瘤最大径>3cm,≤5cm;侵犯主支气管(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瘤,不论体积大小,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,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,仍为T1),但未侵及隆突;侵及脏胸膜;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肺不张。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2。
T2a:肿瘤最大径>3cm,≤4cm,
T2b:肿瘤最大径>4cm,≤5cm。
T3:肿瘤最大径>5cm,≤7cm。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,包括:胸壁(包含肺上沟瘤)、膈神经、心包;全肺肺不张肺炎;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。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3。
T4:肿瘤最大径>7cm;无论大小,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,包括:纵隔、心脏、大血管、隆突、喉返神经、主气管、食管、椎体、膈肌;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。
(二)N分期
NX :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。
N0:无区域淋巴结转移。
N1:同侧支气管周围及(或)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 ,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。
N2:同侧纵隔内及(或)隆突下淋巴结转移。
N3:对侧纵隔、对侧肺门、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。
(三)M分期
MX:远处转移不能被判定。
M0:没有远处转移。
M1:远处转移。
M1a:局限于胸腔内,包括胸膜播散 (恶性胸腔积液、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) 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 (许多肺癌胸腔积液是由肿瘤引起的, 少数患者胸液多次细胞学检查阴性,既不是血性也不是渗液 , 如果各种因素和临床判断认为渗液和肿瘤无关,那么不应该把胸腔积液纳入分期因素)。
Mlb: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为M1b;
Mlc: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为M1c。
(四)TNM分期
·上一篇信息: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的总体方案
·下一篇信息:欧洲危重病学会休克共识要点解读

郑州大学一附院  郑州大学 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  河南医学网  中华医学会  中华预防医学会  中国抗癌协会  中华护理学会  丁香园  中国医师协会 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 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  中国睡眠研究会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  中国哮喘联盟 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 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 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 
联系我们 | 所长信箱 | 法律声明
版权所有:河南省呼吸疾病研究所、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 豫ICP备19043275号 地址: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号楼15层 电话:0371-66295151、66295152、66913020 医院总机:66913114
备案号:豫ICP备19043275号